这两天,因为杭州天才翻译家金小雨的故事,躁郁症这个疾病再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躁狂抑郁症是双相情感障碍。据报道,许多名人,如梵高、贝多芬和海明威,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每年3月30日“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是梵高的生日。
因此,有人可能会问: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天才病”吗?患有这种病的人看起来很聪明,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都市快报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利同德医院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精神卫生专家。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系统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情感障碍。
有时狂躁有时抑郁
某医院心理健康科去年接诊门诊量13万人次,其中30%以上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胡少华表示,人们最常接触的精神疾病包括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金小玉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通俗的名字也叫“躁狂抑郁症”。与大家更熟悉的抑郁症相比,它在疾病诊断上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在情感障碍中所占比例很高。胡少华教授表示,该院精神卫生科去年接待门诊量13万人次,其中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约占35%。在病房里,这一比例更高,“几乎60%的患者都是因为躁郁症住院的。”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经常在躁狂和抑郁两种极端情绪之间切换。胡少华教授介绍,患者情绪状态的特点是不稳定。在一段时间内,他或她会处于抑郁状态,但症状比抑郁症更严重,更具破坏性,自杀和自残的风险更高;躁狂行为、情绪持续高涨、精力充沛、睡眠需求减少、自尊心增强以及强烈的使命感。在这种情绪背景下,患者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变得固执、烦躁、易怒。结果,鲁莽投资、暴饮暴食和冲动消费增多。
“虽然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阶段性发作,通常会在两种情绪状态之间来回切换,但事实上,大多数时候,双相情感障碍以抑郁发作为主,占发作次数的一半以上。”
此病多发生于15-19岁青少年,占75%
双相情感障碍“偏爱”青少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双相情感障碍科主任夏勇表示,患者尤其集中在15-19岁年龄段,占比75%。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发育期,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再加上生活中存在中考、家庭关系等触发事件,更容易患病。”发生。”
2019年中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率逐年上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达840万,其中以青少年为主。

在胡少华教授所在的浙江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病房,青少年患者的比例也比较高。
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浙江利同德医院精神科医生金卫东提醒,从小学高年级、初中开始,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高发期。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容易冲动、发脾气、摔东西、厌学等,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就要提高警惕。
并不是因为你生病了才“聪明”,而是因为你生病了,你的潜力在一定程度上被激发了。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此次接受采访的三位专家均表示,该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其他研究表明,还与生物因素、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那么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天才病”吗?
金卫东表示,确实我们看到的一些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某些领域具有特殊的天赋,能够取得比常人更高的成就。这与患者的轻躁狂状态有关。这种状态下的他们往往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例如,梵高可能是在轻度躁狂状态下创作了他的著名画作。
“在我们病房里,我们也会看到像金晓宇这样精通几门外语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还有很多学历很高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五六年前,金卫东救治了一位20多岁的病人。这个年轻人小三调查侦探-狂躁和抑郁的人有多有才华?浙江三位权威心理健康专家为您详细剖析双相情感障碍,硕士毕业不久,到大学工作,很快就病倒了。经过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很快回归社会,继续给学生授课。后来他还攻读了博士学位,成功结婚生子。
当然,这并不是说患有躁郁症的人都是天才。 “毕竟,我们能看到的、成功到让公众知道的只有少数。”
夏勇认为:“疾病本身不会提高智商,但有些人很幸运,在轻躁狂状态下抓住了情绪对自己能力的加成。”
夏勇举了一个相对幸运的女孩的例子。初三中考前,一名女孩患有躁郁症轻躁症,考入了市里最好的高中。高一、二年级,女孩陷入抑郁阶段,感到迷茫、不如意。高三时,她再次进入轻躁期。她一下子从百名变成了年级尖子,高考顺利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学。
“举个例子,并不是双相情感障碍成就了这个女孩的学业成绩。相反,她良好的学习能力,加上她自己的努力和轻微的兴奋,让她更加自信、精力充沛、反应敏捷。”只是体内隐藏的潜力被释放出来了。”
夏勇提醒我,不要以为我可以一直处于轻躁狂的状态。事实上,无论情绪高涨还是低落,都是不健康的。这种看似有益的“轻躁狂状态”并不稳定,很容易发展为躁狂状态或转为抑郁状态,所以规范治疗的目的是维持患者情绪的稳定。
与抑郁症难以区分,平均需要8-10年才能明确诊断。早期容易漏诊、误诊
由于双相情感障碍在抑郁和躁狂之间交替出现,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国外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平均需要8-10年才能被诊断出来,早期很容易漏诊或误诊。
金卫东提到:“大约7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并没有明确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如果按照抑郁症来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使用抗抑郁药物,病情会越来越严重。”
“一些抗抑郁药物可以很容易地将最初表现出抑郁发作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转变为躁狂发作。因此,如果双相患者只服用抗抑郁药物,不符合诊疗标准,应选择专业医院和医生,尽早识别双相情感障碍,这一点非常重要。重要。”夏勇说道。
基于肠道微生物群的标记可用于临床区分单相抑郁症和双相抑郁症
近年来,如何及早发现双相情感障碍?如何区分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即抑郁症的抑郁发作)?它已成为精神卫生部门面临的重大临床问题。
为此,胡少华教授团队于201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双相情感障碍脑肠轴机制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研究推动双相情感障碍病理机制的研究,改变目前的尴尬现状。根据症状诊断。
胡少华教授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和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肠道菌群是不同的。
近年来,团队采用16S rRNA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验证了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和组成的具体变化,构建了基于肠道菌群的疾病诊断和疗效预测模型标记;与重庆医科大学谢协教授团队和首都医科大学王刚教授团队合作,发现肠道菌群标志物可用于临床区分单相抑郁症和双相抑郁症,构建了肠道菌群、噬菌体、和抑郁症患者的粪便代谢组;结合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首次提出脑肠平衡系数,并研究其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比例的相关性;发表了双相情感障碍肠道菌群领域的多项研究评论。
去年年底,胡少华教授团队在双相情感障碍脑肠轴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并将最新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IF:7.561)上。本研究发现肠道菌群通过上调疾病风险基因TRANK1参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发病机制,提示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节疾病风险基因TRNAK1参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
双相情感障碍可以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来治愈。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其实和所有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样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正规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甚至痊愈的。”
胡少华教授表示,所谓临床治愈实际上是一个医学概念,指的是疾病临床症状的缓解和复发的最小化;而治愈通常是指社会功能的恢复,如生活自理能力、工作、学习、社交能力等,这比临床治愈难度更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规范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可以在正常间歇期几年、十几年不生病,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生活。”金卫东主任表示,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是首选,他希望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家长认识到,如果自己的孩子得了这种病,不治疗是不行的。他将无法上学或过正常的生活。家属必须高度配合治疗并提供日常监督。
“早识别、早治疗,可以及时控制临床症状佛山老公外遇调查公司,尽快恢复社会功能,避免疾病复发。因为一旦疾病复发,复发的概率就会明显增加,治疗难度加大。”夏勇坦言。

